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辽宁:产业联盟 唤醒躺在目录里的专利

类别:相关知识 日期:2016-8-26 10:29:22 人气: 来源:

  这是东北制药厂的一个化工车间,精细化工成果在这里得到了成功转化(资料图片)。

  编者按

  近30年来,产业联盟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火,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的收入中,16%来自各种联盟。

  近些年来,产业联盟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火起来,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今年,辽宁省开始在全省重点推进领军企业牵头、重点企业参与、研发单位提供技术支撑的产业联盟,要把辽宁企业的各自优势,通过联盟的方式,形成特定产业的集中优势,并利用集体智慧激发开拓力,让优势更强。

  现在,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开始这样做了,他们的目标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在这背后,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和故事呢?

  词条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

  成立于2015年7月24日,由沈阳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和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目前成员单位有106家,涵盖了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核心单位。

  联盟以促进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和科技振兴为根本宗旨。

  引子

  65天前,由106家产业核心单位组成的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

  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联盟?

  用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白炜的话说,为了解决“两头够不着”和“两头在内”。

  够不着的两头和都在内的两头是对目前我省精细化工行业瓶颈的描述。

  所谓“两头够不着”,是指精细化工的源头、技术研发部门——高校院所,与产品的终端、生产者——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所谓“两头在内”,是指我省仅是精细化工的原料生产大省和产品消费大省,但是缺乏精细化工领域附加值最高的中间环节。

  产业联盟能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吗?

  记者的调查由此开始。

  实验室内的皱眉和实验室外的头疼

  在沈阳化工大学的专利储备库里,有600多项专利已经安静了很久,有的已经超过5年。5年,是个让人心酸的年限,它意味着这项专利已失去市场利用价值。化工大学做过统计,700多项专利的转化率只有7%,绝大部分专利成果还停留在专利文献资料的目录。它们不是白白呆在那里的,而是每年要支付大笔专利保护费。

  专利成果不能转化,是因为企业不知道,还是市场不需要?

  “两个原因都有。”白炜说。

  实验室里的专利难转化让研发者皱眉,实验室外的求贤若渴却正令企业头疼。

  东北制药厂修长的反应车间里,数十个长筒形的大型容器,正在进行药品原料的化学反应。看似无奇的生产过程,其中却发酵着不平凡的意义,用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周凯的话说,这些反应装置见证了东北制药的新旧变化,也助推了企业走向更大的合作平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几年前,东北制药与许多大型集团一样需要扩建和搬迁,在车间搬迁的过程中,部分已经使用多年的药品反应设备,已经腐蚀得不可拆卸,需要新的替代品。

  就在东药的研发团队为此着急实验时,在距离东北制药总部仅仅十分钟车程的沈阳化工大学院内,部分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还在从文献中寻找需要研发的选题。

  一次巧遇,让沈阳化工大学教授吴剑华的团队与东药建立了联系。了解情况后,吴剑华表示这个问题在实验室里解决起来并不难。

  于是,如今新厂房中的静态混合反应剂装置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东药脑维康、维生素C等名牌产品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这次合作让企业和教授都尝到了甜头。

  “如今,我们与沈阳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都建立了联系,不仅节约了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本,也大大缩短了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时间。”周凯说。

  至此,让实验室帮助企业解决现实的问题,让科研人员参与到解决市场的难题中,就成了沈阳化工大学产学研结合的推进方向。为了能了解更多的企业问题,沈阳化工大学于2014年向全省14个化工产业园区内都派出了教授作为园区副手,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难题。

  现在,联盟的106家企业当中,也有一些尚在发展中的企业,这些企业对于联盟的需求更加强烈。“调研显示,中小企业更需要联盟的存在,因为他们的项目小,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机会更加稀少。”白炜说。

  不热情的研发者和不求人的企业

  从2015年6月15日省经信委批准成立联盟,到7月24日联盟正式成立,仅仅用了39天。说到联盟建立的过程,牵头单位之一的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回忆说,简直是一呼百应,因为这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

  这样说来,我省在精细化工产业的科研能力好像并不强大?

  相反,“科研实力强、科研院所多正是我省精细化工产业的优势所在。”孙云说。

  那为啥成果不能为省内的企业带来订单?

  “墙里开花墙外香。”白炜一语道破天机。

  对于研发人员的心态,在学校工作数十年的白炜最为了解:教师们进行一个科研项目十分辛苦,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但是,多余的付出没有额外的收获——目前的政策不允许科研人员得到额外的奖励。

  相比之下,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已经制定出奖励方案,科研成果转化后的效益直接与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评定挂钩,激励科研人员主动将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

  “出钱多、出手快和出钱少、总是观望相比,你要卖东西会选谁?”白炜反问道。

  人家都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可是我省精细化工成果转化的现状是两头都不热。研发者不热情,企业也不愿意“求人”。

  在精细化工领域,产品的每一次升级所带来的效益都是上一级产品的5倍,但是上万次试验却不一定有一次成功。加之精细化工领域研发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殊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单打独斗是很难有胜算的。慢慢的,企业丧失了买成果的积极性。

  守株待兔和绕路而行,是孙云比喻南方企业和北方企业对科研成果渴求程度的形象说法。

  很多南方企业真的就是蹲在那儿等着成果出来进行转化。贵也不要紧,可以回去找几个企业一起分担。但是,我省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并不紧密,更不要说是出资购买了。

  科技成果的流失,让本就“两头在内”的我省精细化工产业雪上加霜。产业联盟内的多位专家共同表示:“唯有先让省内成果进行省内转化,提升省内企业的‘中间实力’,摆脱‘两头在内’的现状,才能让我省的精细化工产业更上一层楼。”

  联盟要让成员单位看到可观的产值

  “如果我省合作的良好氛围还没能自发形成,那么就需要联盟帮助大家拧成一股绳。”孙云说。

  企业不需要没有实际意义的服务,想让联盟找到日后发展的存在感就两个字——有用。

  本来在产业联盟做“兼职”的沈阳化工大学4位老师,如今已经“转正”为产业联盟的专职工作人员。

  精细化工技术产业联盟建立了专职的工作团队,将服务从传统的点对点合作,向事前谋划、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的新型科技合作模式进行转变,精细化工产业信息云平台就是转变的载体。

  在互联网平台上,企业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之间可以随时交流。最终在平台上还可以实现网络签约、产品买卖等市场行为。

  “建立平台一来是为了促进交流,形成氛围,让更多的人加入联盟,同时也可以让平台成为联盟的依托,甚至可能会成为联盟正常运营的来源。”联盟办公室主任孙亚光说。

  资金不仅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联盟组织来说资金也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白炜意识到,长期靠拨款维持的单位早晚要完蛋,只有建立能够合理运营的队伍才能让产业联盟发展得顺畅。

  一些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也在这方面与白炜不谋而合,如今建立一家专门维系网站运营的公司正在联盟成员的讨论之中。

  还有,一份适应市场现状的成果转化分配方案,正在产业联盟内部起草,未来联盟将协调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符合政策的奖励协议,通过市场促进精细化工领域的研发。

  成立65天的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有成果了吗?记者了解到,成果还不小——达成科研成果转换签约30余项,合同金额5.1亿元,推介转让成果与技术开发项目90余项,可实现产值90多亿元。

  这个产业联盟日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需要时间去印证。

推荐:

关键词:专利权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6 风机设备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